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【綁定LINE好友】領$50購物金

會員消費享1%回饋無上限

下單送膠原蛋白
9 8 7 6 5 4 3 2 1 0
9 8 7 6 5 4 3 2 1 0
9 8 7 6 5 4 3 2 1 0
:
9 8 7 6 5 4 3 2 1 0
9 8 7 6 5 4 3 2 1 0
:
9 8 7 6 5 4 3 2 1 0
9 8 7 6 5 4 3 2 1 0
:
9 8 7 6 5 4 3 2 1 0
9 8 7 6 5 4 3 2 1 0
立即搶購

【綁定LINE好友】領$50購物金

會員消費享1%回饋無上限

下單送膠原蛋白
9 8 7 6 5 4 3 2 1 0
9 8 7 6 5 4 3 2 1 0
9 8 7 6 5 4 3 2 1 0
:
9 8 7 6 5 4 3 2 1 0
9 8 7 6 5 4 3 2 1 0
:
9 8 7 6 5 4 3 2 1 0
9 8 7 6 5 4 3 2 1 0
:
9 8 7 6 5 4 3 2 1 0
9 8 7 6 5 4 3 2 1 0
立即搶購

【綁定LINE好友】領$50購物金

原蛋白來源有哪些?這樣挑對膠原蛋白補充更加乘!

隨著年齡增長,膠原蛋白逐漸流失。雖然時代在變,美容與健康產品日新月異,但消費者對於明星成分的喜愛依然不減,其中膠原蛋白更是長青熱門。面對琳瑯滿目的選擇,想補對又補好,關鍵就在搞懂膠原蛋白來源有哪些、有什麼膠原蛋白比較的重點,以及膠原蛋白怎麼吃才能有效吸收。本文將帶你一次掌握,不再為選擇而煩惱!

目錄

  1. 常見膠蛋白來源3大:牛、豬、魚鱗
  2. 一張表看懂:3大膠原蛋白來源差異
  3. 膠原蛋白大分子VS小分子
  4. 「膠質vs.膠原蛋白」的3大差異
  5. 挑選膠原蛋白必知的5件事

常見膠蛋白來源3大:牛、豬、魚鱗

膠原蛋白(Collagen)是存在於結締組織中的重要蛋白質,不僅提供組織結構支撐,更是維持其強度與彈性的關鍵,約佔人體總體重的四分之一。它主要由三種胺基酸組成:甘胺酸、羥脯胺酸與羧離胺酸。至今研究已識別出超過28種不同型態的膠原蛋白,其胺基酸結構也因類型而異。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膠原蛋白來源包括牛、豬與魚鱗,這些來源皆含膠原蛋白胜肽,有助於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補充。以下是各類來源的特色整理:(資料1)


牛肉是最常見的膠原蛋白來源之一,但隨著身體不同部位所含膠原蛋白量也不同。此外,從牛身上萃取的膠原蛋白的分子量較大,對消化道較敏感的人來說可能不易吸收。值得注意的是,牛隻可能帶有傳染病,這些風險也需一併考量。(資料2)


同樣是熱門的膠原蛋白來源,豬皮是豬膠原蛋白的主要來源,含量豐富,但因其脂肪含量高、分子結構較大,吸收率相對較低,攝取過量恐造成身體負擔。研究指出,大約有2%-4%的人對牛豬來源的膠原蛋白可能產生特殊反應,加上動物性來源在加工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傳染風險。(資料2)

魚鱗
海洋來源的膠原蛋白,近年受到高度重視,尤其是從魚鱗、魚皮、魚骨中所萃取的海洋膠原蛋白,不僅具備分子量小、吸收率高的特性,以及減少對於牛豬來源的傳染顧慮。因此在臨床應用與保健市場上日漸受到青睞。(資料3)

1張表看懂:3大膠原蛋白來源差異

膠原蛋白的來源只存在於動物,以目前常見的3大膠原蛋白來源牛、豬、魚鱗,萃取出來的分子會大小,也會影響吸收率,甚至是型態也都有差別,以下用一張表,幫大家整理出3大膠原蛋白來源的差異。(資料4、5)

項目

萃取部位

牛皮、牛蹄

豬皮

魚皮、魚鱗

生物利用度

類型

I 型& III 型

I 型& III 型

I 型

分子大小

吸收率

安全性

 

膠原蛋白大分子VS小分子

你是否曾經發現,在膠原蛋白產品的標示上,經常出現「Da」這個單位,數字可能從幾百到幾萬不等?這些看似難懂的數字,其實代表的是膠原蛋白的分子量,而「Da」則是「Dalton(道爾頓)」的縮寫,是衡量膠原蛋白質量的單位。

Da=Dalton,道爾頓,膠原蛋白分子量的單位
Da的數字越大,代表分子量大小,取決於萃取的方式,大小分子的差異也會影響吸收率,分子量越大不代表越好。

大分子膠原蛋白:

分子量約落在10萬Da至1000萬Da之間,屬於傳統膠原蛋白型態,因分子結構完整、體積較大,對於消化系統較敏感或消化功能較弱的人來說,吸收起來會較為吃力。

水解膠原蛋白:

分子量約介於3000Da至6000Da,經由酵素水解程序處理後,膠原蛋白會被分解為較小的胜肽。研究指出,不同的來源與萃取方式會影響水解膠原蛋白的性質,其中來自魚鱗與魚皮的來源,因分子小且穩定,有易於吸收。(資料6)

二肽、三肽膠原蛋白:

分子量更小,介於300Da至1000Da之間,屬於極小分子型膠原蛋白,具有極佳的吸收率與生物利用度,是目前較高階的補充型態。


綜合來看,若希望達到更好的補充效果,建議優先選擇分子量較小的水解膠原蛋白或二、三肽型膠原蛋白,特別是來自海洋來源的產品,更有助於提升吸收率。而大分子型膠原蛋白則因吸收門檻較高,相對來說效果可能不如小分子明顯

「膠質vs.膠原蛋白」的3大差異

不少人為了補充膠原蛋白,常常聽信坊間流傳的說法,認為某些食物只要看起來黏稠、有「膠感」,就一定含有很多膠原蛋白。然而這種「看到黑影就開槍」的迷思,其實容易讓人誤信錯誤資訊。事實上,膠質和膠原蛋白完全不同,現在就帶你了解「膠質 vs. 膠原蛋白」的三大差異(資料7):

 

  1. 膠原蛋白是一種蛋白質,僅存在於動物性來源。
  2. 而植物中根本不存在膠原蛋白,而是一種被稱為「膠質」的成分,例如蘋果、香蕉、蘆薈、海藻、木耳等,這些黏滑口感來自於水溶性多醣體,並不具備膠原蛋白的結構與功能。
  3. 坊間常見的「植物性膠原蛋白」其實是一種錯誤稱呼,它指的是是水溶性多醣體,並不是膠原蛋白。所以在選擇補充來源時,別再被名稱誤導,務必確認產品的真實成分。

挑選膠原蛋白必知的5件事

面對市面上眾多膠原蛋白產品,你是否也曾猶豫不決,不知道該怎麼挑才真正有效又安心?其實,只要掌握以下5個關鍵重點,就能幫助你聰明選擇,吃得更安心:

1. 是否具備專利水解技術

 膠原蛋白需經過專利水解技術,能將大分子切割成小分子,幫助人體更好吸收、減少負擔,是吸收效果的重要關鍵。

2. 分子量大小是否標示清楚

吸收率與分子量息息相關。分子量越小,有助於吸收不卡卡,建議挑選時留意產品標示的 Da 數值。

3. 有無通過第三方檢驗認證

 在重視食安的現在,除了品牌信譽,也應確認產品是否經過第三方機構檢驗,確保無農藥殘留、無重金屬、無化學添加物等風險。

4. 成分是否單純無添加

 部分產品為了改善口感或吸引目光,可能額外加入香料、色素、甜味劑等人工添加物,長期食用反而可能對健康造成負擔。建議選擇成分單純、無多餘添加的產品更安心。

5. 素食者需特別注意

 所有標示為「膠原蛋白」的產品皆來自動物來源,因此素食者並不適用。若有飲食限制,務必仔細檢查標示或改以其他方式攝取膠質營養。

只要掌握這五點,就能避開補充膠原蛋白的常見陷阱,挑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保健好選擇。